第722章 三关之二唾手得(上)(第3页)
原本,这里的驻军很多,最高峰高达一万余人。可姜瓖之乱时,明废弁万练袭踞偏关,攻略宁武、岢岚、保德等地响应姜瓖,事败后遭到清军的残酷屠杀,如今偏头关内仅有万余人口,驻军也不足两千。因为兵少,偏关营参将一职由偏关营中军游击马之麟署着。马游击是山西本地人,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对当地百姓倒是甚好,军纪也过得去。
这段时间,马游击陷入选择性苦恼中,老友郑国印前番时间给他写了封信,说是卫主二十万大军压境,凭山西镇的那点兵马是绝对守不住的;又说卫主仁慈,待降官和百姓甚好,自己降卫后得到重用,如今已官居大同参将,劝其赶紧降卫,高官得坐、骏马任骑,勿为螳臂挡车之举。原先在大清国时,马游击署着偏关营参将之职,处处压着郑游击一头,没想到人家降卫后直接便当上了不带“署”字的参将,不由意动,大卫国厚待降官,若是自己归顺呢?可想归想,马游击却迟迟下不了决心。他是经历过姜瓖之乱的,亲眼见识过姜瓖失败后,清军屠戮的残酷。蒙古人虽然强悍,可未必便是八旗的对手,倘若自己下错了注,可就万劫不复矣!所以,马游击只是虚与委蛇,在回信中并不明确表态。虽然暂时平静,可随着卫军在战场连连获胜,他敏锐地觉得卫军的兵锋越来越近,留给自己的时间恐怕不多了。
“将军,不好了,卫军~卫军打到关下矣!”他正烦恼着何去何从,有亲信慌慌张张地来报。
“怎么可能?”马之麟不由错愕,“为何老营堡、红门堡、永泉营堡皆无消息传来?”
“卫军是翻越黄河边的老牛湾段长城南下的,并未攻打那些关隘”。
亲信的话让马之麟更加吃惊,敌人为何对自己的军事部署如此清晰?威远路参将戴维藩逃到偏头关后,自己与其合兵一处,戴维藩守卫老营堡、红门堡,自己镇守永泉营堡、偏头关、八柳树堡,原以为老牛湾段长城经常被黄河水淹灌,道路狭窄泥泞,卫军不会从彼处来,只留了七十个汛兵把守。不料卫军竟从此处来,区区七十人如何守得住?难怪各处军堡皆没发出消息便兵临关下。
“将军~将军~”亲信的呼唤让马游击回到了现实,他深深舒了口气,叹道:“走,随本将上关瞅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