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和议交锋亦堪豪(下)(第2页)
一行人依次走过雍和门(熙和门)、贞庆门,来到朝会所在的太和殿。左射斗惊讶地发现与前番在鸿胪寺演礼不同,殿内已有两拨人在,看服饰亦是使臣。
“请尊使列于此处”,麻勒吉笑嘻嘻引着二人去一名头戴乌纱帽,身穿明朝官服的使臣身后站立。那使臣亦友好地朝二人微笑。
左射斗停住脚步,不满地问道:“不是说贵国的皇帝要单独召见吾等吗?这些是哪来的使臣?”
“尊使见谅,皇上本打算单独召见,恰巧朝鲜国王和琉球中山王亦遣使前来,便临时做了调整”,麻勒吉面如春风、口吐善言,听在左射头的耳中却犹如冷水浇头。
原来朝鲜和琉球此时皆是清朝的属国。清廷施行“怀柔远人”的政策,规定“凡外国贡使,来京领赏后,在会同馆开市,或三日或五日,惟朝鲜琉球不拘限期”。即便两国仍然保持着明朝的衣饰,亦不做强求,甚至考虑到琉球贫困,还赐与琉球中山王布料,让他们自己制作官服。中山王已经习惯了明朝服饰,制作的官服等级并不严守郡王府规制,而是按照明朝九品补服制度,最高等级甚至出现了明朝一品大员的麒麟补。清廷也不以为意,小小的琉球,懂得什么礼数?念他们不远万里来我大清朝觐,多担待着些吧。此次来的琉球使臣便身着明朝一品大员的麒麟补,来京后得到礼部的格外优待,初抵京便有下马宴招待,住的地方也比大卫使团好很多。
“泱泱大国,当识礼数。朝鲜、琉球皆是贵国藩属,我大卫却是贵国友邦。让吾等列于琉球使臣之后,无礼之极!落的并不是大卫的脸面,而是贵国皇帝的脸面!”左射斗愤而抗议。
“此事确实是礼部疏忽了”,麻勒吉抱歉地一笑,又面露苦色,“可朝鲜、琉球的使臣已依序成班,总不能让他们出去。还请左公体谅礼官的不易,多多担待”。
“此言差矣!此事涉及我大卫之体面,可不是能够担待的”,汪蛟怒道:“尔国皇帝若不尊重我大卫,吾等只能离去!”
麻勒吉眼珠转动,陪起笑脸,“尊使息怒,丹墀之下已经成班,实在不好安排,要不您说该怎么办?”
“好办!”左射斗冷笑,“既然丹墀之下不好安排,那便‘升纳陛’”。
普通的台阶叫阶,帝王宫殿的台阶叫陛。“天子之陛九级”,皇室宫殿的台阶,九阶为一组,殿前的台阶用朱砂涂成红色,叫做丹墀。太和殿前的丹墀转圈九层,以示九重之天。平时大臣都是站在陛阶之下向皇帝奏事。如果有臣子立下大功,皇帝便允许他们“升阶纳陛”,一步步拾阶而上,登堂入殿。这本是奖励功臣的九种待遇(九赐)之一。后来,“纳陛”一词专指皇帝御座前的台阶。“升纳陛”,即指登上宝座所在台阶,与皇帝并位。这在皇权至上的年代是一种莫大的权利和荣誉。历朝历代,享有如此资格的往往都是闻名天下的权臣,比如王莽、曹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