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和议交锋亦堪豪(下)(第3页)

 “什么!升纳陛!”大清乃天朝上国,皇帝接见外国使臣时,高高坐于殿内御座之上、俯视着台阶下的使臣,方能有天朝上国的感觉。卫使想走到台阶上来,这如何使得?此言一出,不仅麻勒吉、孙锡龄等礼官勃然变色,就连一直隐藏在殿外的三位清廷重臣遏必隆、渥赫、王崇简也沉不住气,忽然出现于殿中。

 “大胆!纳陛也是尔等能登的?当我大清侍卫的刀不利乎?”领侍卫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理銮仪卫事)遏必隆气得浑身发抖。御前侍卫闻言皆将刀柄抽出半截,透出寒光。

 “尔国无礼在先,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左射斗、汪蛟二人却梗着脖子,不肯屈服。

 眼瞅着朝会的时辰将近,双方却僵持不下。直看得在场的朝鲜、琉球使臣目瞪口呆。其后,朝鲜使臣在回忆录中写道:“琉球使在我使之后成班,忽有仪制司官引卫使入殿,卫使自称友邦、不列藩属,拒绝于琉球使后成班。彼等争执不下,殿内喧哗,亦奇景也。忽有宦者至礼官前耳语,允其立于纳陛前沿西侧,争执方止”。

 朝鲜使臣所说的宦者不是别人,正是顺治帝的心腹太监吴良辅。顺治帝得知殿内的争执后,并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卫使倒是血勇。听说蒙古以西为尊,便让彼等靠前些,立于纳陛前沿西侧吧”。虽然没允许左射斗、汪蛟二人升纳陛,却允许他们立于朝鲜、琉球使臣之前,一直站到纳陛前沿西侧,既给了卫国面子,又没失天朝体面。吴良辅奉命传达金口玉言,算是解决了争端。

 接下来的事,便是一整套烦琐的礼仪了,奏乐、警鞭、胪唱、行礼,等等。

 终于等到接见完毕,遏必隆小心翼翼地走到顺治帝面前请罪:“奴才无能,请皇上治罪”。

 “罢了,区区虚礼而已,待我八旗大军踏平拉萨之际,彼等便再不敢猖狂矣”,顺治帝摆了摆手。

 “皇上,奴才建议将宴请地由太和殿改为紫光阁”,遏必隆忽然冒出一句。

 紫光阁在宫城外的太液池(中南海),原是座数丈高的平台,上建黄顶小殿。明正德帝喜欢在此跑马射箭。嘉靖年间,平台被拆毁改建为二层楼阁,名紫光阁。嘉靖帝在此校阅禁军弓马。崇祯帝在此召见出征的将帅,为他们赐宴饯行。到了清朝,紫光阁变成了殿试武进士和检阅侍卫大臣较射之所。总之,这地方是演武之所,武风强悍。原本太和殿地方宽敞,宴请使团再好不过,偏要改在紫光阁,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改为紫光阁?”顺治帝思忖片刻,欣然笑道:“也好!朕许久未检阅八旗较射矣,便命禁旅八旗于紫光阁前演武,以助酒兴”。(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