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定计策诱敌深入(第3页)

 “善!”苏勒坦点了点头,无论多小心的将领,战胜之后都难免大意,这法子可行,缓缓问道:“依卿看,在何处设伏为佳”

 “努鲁儿虎山”,博贝在舆图上重重一点,“此山蔓延很广、地势险峻,我军可佯作翻越此山、撤退回大漠之势,清军必然不肯放过立大功的机会,一旦追击,便成为我军猎物”。

 “嗯,的确是条好计!”苏勒坦喜上眉头,大声称赞。

 至尊一开口,众将无不称妙。眼瞅着便要依此计而行,左都御史胡琏器不合时宜地挺身而出,“此计虽妙,臣却以为一旦我军翻越努鲁儿虎山,清军未必会追”。“哦,卿为何如此认为”

 “臣以为清廷眼下最关心的乃是九边之首的大同,大同离北京太近,如果不能掌控在手,顺治帝晚上睡觉都不踏实。这从围攻大同的清军达十万余众,且多是八旗主力,可见一斑。锦州虽然重要,却并非清廷最重要的关注点。因此,我军一旦翻过努鲁儿虎山、显出撤军回大漠之势,清军很可能不会追击,而是加固锦州附近的防御,甚至会抽出部分兵马去大同助战。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弄巧成拙”

 听了胡琏器的话,苏勒坦陷入沉思。大同的战略地位,他是清楚的。正因为清楚,遣使议和时,在北部疆域的划分中,只提出要得到整个漠南、奴儿干都司、建州和辽东,一个字也没提大同。给清方一种错觉,即卫国只想要北方的草原和戈壁,对中原并不在乎,大同一地是可以通过谈判收回的。其实这只是假象,他深知大同的重要,压根没有交还的意思,只是心里明白清方也绝不可能割让,才未将其列入谈判的底线。这一点,便是使团正使左射斗也不清楚。既然九边之首的大同如此重要,若是自己表现出撤军回大漠的意思,清廷真可能命辽东的清军分兵增援大同。如此,不但不能诱歼敌人,反而会在军事陷于被动。

 他忽然笑着望向胡琏器,“依胡卿之见,该当如何

”解铃还需系铃人,此人既然说不妥,想必有更好的法子。

 “陛下,臣以为当攻敌以必救,我军不应该往北翻越努鲁儿虎山,而是应该往西,穿过东土默特部、喀喇沁部的牧地,直逼热河上营(承德),作出进攻北京之势。京师之地何等重要,就算罗可铎、鳌拜小心谨慎,又怎敢不救只要清军离开锦州,我军便可于热河附近伏击他们”,胡琏器不慌不忙地说。

 听完他的分析,苏勒坦只觉得眼睛一亮,继续问道:“那依卿看,朕应该在何处埋伏为好”在大可汗看来,胡琏器乃智谋出众之士,定然知道伏击的最佳地点。不料这位左都御史被问得满脸通红,“陛下,臣此前并未去过东土默特部、喀喇沁部的牧地,对卓索图盟的地形并不熟悉,是以不知热河附近有哪些地方适合伏击”

 “大汗,奴才前番奉命讨伐喀喇沁部时,发现在纳林昆都伦河南岸有座和尔博勒津山(汉名七金山),占地不大,东西长十里,南北宽五里,却地形峻峭、适合伏击。且山下皆是草原,适合我骑兵。奴才建议在此山伏击清军”,漠南万户长巴拜提出了一个地名。

 “和尔博勒津嗯,和尔博勒津”,苏勒坦反复观察舆图,终于开口,“朕意已决,便在和尔博勒津与清军决战。此战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诸卿勉之!”

 “愿为大汗效死”大帐内群情激昂,战意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