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刘瑶下西洋(第3页)

 

部落的牲畜、粮食、财富,都被刘瑶给搜刮走,然后用他们的钱粮给自己办事。

 

在建设都城的同时,刘瑶还大力发展农业。

 

他下令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引河水灌溉农田。

 

来自中原的水利工程师掌握的先进技术,对本地的野人可谓是降维打击。

 

沿海平原的肥沃土壤和丰沛降水使得农作物生长旺盛,粮食产量迅速增加。

 

他麾下的一万户人口并不是那种拖家带口的家庭,而是精干的青年男女。

 

两万多的汉人,却有四万多人的俘虏。

 

然后经过探查,发现百里之外还有一些更大规模的夷人部落,甚至可以称之为国家。

 

大小国家几十个,人口数百万。

 

刘瑶就算是贪婪如老虎,但是面对一条鲸鱼,他也深感不好下口。

 

全靠传统的通婚汉化政策的话,十五年一代人,三代才能同化完毕。

 

那他这辈子也就建立一个十来万人的小国,也就是中原两个万户大县的规模。

 

这要是传到长安,恐怕他就会成为刘氏笑柄,高祖之耻。

 

因此,他要找寻业务痛点、迭代新打法,深化垂直领域重点突破,以实现殖民行业新生。

 

刘瑶冥思苦想之后,终于想通了西蜀王国扩张的战略方针。

 

一方面,他鼓励汉人通婚展开传统同化进程。

 

另一方面,他不得不吸纳一部分土着蛮夷进入自己的统治体系。

 

接纳对方的精英,然而需适度接纳,借由他们间接掌控下层民众。

 

建立金字塔形状的统治秩序,汉人数量虽少但在最上层,掌握宗教祭祀、教育思想和话语权,传扬汉文化。

 

接纳一批本土精英作为战士和地区首领,掌握相当程度的政治与军事权力。

 

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教育过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教育的权力。

 

只有做出相当功绩的精神汉人,才有可能会被接纳吸收到最高阶层。

 

第三层就是被统治的农牧人以及各种手工业工作者,他们是被统治阶级,负责生产各种物资。

 

最下一层的则是战败抓的俘虏,他们将作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终身劳作。

 

于是,以强大的武力为背书,站稳脚跟的刘瑶开始了第二轮的扩张征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