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破贼校尉

第三百零一章 朴实无华的新时代来临一刻(第2页)

 李春芳觉得当时自己上《请酌议藩封》,定《请刊行宗藩条例》,是极有勇气,在行断鳌立极之壮举。

 可是等到隆庆三年,再看殿下的《隆庆三年宗室藩封条例》和实行情况,李

春芳觉得自己真是胆小如鼠,保守到了极点。

 现在再看桌子上殿下朱批的《官职条例》,李春芳如坐针毡。

 别人改革都是缝缝补补,最激烈的程度也不过是刮骨疗伤。

 殿下改革是抡着斧子一顿猛砍,不要说刮骨,直接连骨头都敲碎了。

 李春芳在阁房了转了十几圈,终于按捺不住,正了正官服官帽,匆匆出了阁房,穿过午门前面的空地,进到司礼监,找到了入值的冯保。

 “李老先生,你有事找咱家?”冯保有些诧异地问道。

 这位首辅没有前首辅徐阶那么老奸巨猾,性情温和,做事斯文有条理,很少这么火急火燎地找上门来。

 “冯公公,老夫想拜见殿下。”

 “拜见殿下?真是不巧了,殿下刚出了西苑。”

 李春芳脱口问道:“殿下去了哪里?”

 话一说出口,他就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失礼,老夫有失臣礼。殿下的去向岂是臣能胡乱打听的。只是老夫有急事,想拜见殿下。”

 “国事上的急事?”

 李春芳是内阁首辅,他说有急事,冯保也不敢耽误。

 太子殿下以国事为重的秉性,他最清楚不过。

 “是国事。”

 “非常着急?十万火急?”

 李春芳迟疑一下,他的性子让他不愿意打马虎眼,开口说道:“是要事,但并不急迫,只是老夫心里着急。”

 哦,不是火烧眉毛、急需殿下定夺的大事!

 冯保长舒了一口气。

 “老先生,殿下出去,可能下午就回来。等殿下回来,咱家马上禀告,再请老先生过来,如此可好?”

 李春芳想了想,也只能如此。

 拱手向冯保致谢,转身悻悻地离开司礼监,回去内阁。

 朱翊钧去了钦天监。

 钦天监现在成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这里聚集着这些年少府监、太常寺、太府寺收罗招募的“能人异士”。

 有什么精细零件都能打造出来的巧匠;有擅长一锅乱炖,然后狂冒各色气体的道家炼丹师;有夜观天象,掐指算出星宿位置的观星师;还有熟读算经,能进行各种复杂数学运算的“精算师”.

 各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一见面就恭敬地行礼喊道:“臣等拜见太子殿下。”

 钦天监现在分设天文、机械、数学、化学、物理等研究所,这些收罗来的人才,分门别类进行钻研。

 他们先认真学习朱翊钧编撰的《数学》、《物理》、《化学》和《机械结构和加工》等“不世绝学”。

 资深公务员朱翊钧大学是学机械制造的,在某大型机械厂工作了两年,考公上岸,然后遇到精兵简政,稀里糊涂从机械工业厅调到宗教局,深耕十几年。

 属于能文能武,能工能理,跨时空全面型人才,领导大明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绰绰有余。

 “黄道林,孤的蒸汽机呢?”

 朱翊钧迫不及待地问道。

 黄道林四十多岁,是六代世传的首饰工匠,擅长加工各种金属精细器件。

 发明了擒纵调速器和精密游丝,制造出航海测量经度所需的高精度航海时钟,被授予大良造,赐正五品奉议大夫,现在是机械所所正。

 朱翊钧今天匆匆赶来,就是听到黄道林的禀告,他梦寐以求的蒸汽机有了结果。

 “殿下,请跟臣来。”

 黄道林带着朱翊钧出了大堂,往室外走去。

 钦天监原本跟太医院挤在一起,后来太医院挪去了柏林寺,钦天监也搬到了南城永定门北的天坛。

 钦天监观测天象,在天坛附近办公,合情合理。

 天坛足够大,比紫禁城还要大。

 天坛的主建筑,大享殿、皇穹宇、斋宫,钦天监不敢占用。它占据了神乐观,地盘比苦逼的六部衙门合在一起还要大,足以让他们在这里使劲地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