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第3页)

 所以一直到队伍渐渐逼近太和殿,才有人发现他们的行踪,发出警示的哨声。

 被发现是早晚的事情,在听到哨声以后,柳国公他们也不再刻意掩饰行踪,而是加快了步伐。

 就在前方逐渐亮起,众人已经能隐约望见太和殿的翘角飞檐之时,一道悠扬而沉闷的钟声自太和殿内响起,向四方荡开。

 这道钟声仿佛是一个信号。

 在钟声响起的下一刻,前方有人高声喝道:“来人止步!”

 漫天箭羽,伴随着那道厉喝,从四面八方飞射而来。

 “小心,有埋伏!”

 柴承嗣拔剑出鞘,挡在季渊晚和柳国公身前。

 季渊晚神情紧绷,唇角也抿成了一条线。他右手按剑在侧,本就剧烈跳动着的心脏这一刻已经彻底失控。

 周围的护卫们也是连忙举起手中的盾牌,将季渊晚他们牢牢护在中间。

 面对这样的突发意外,柳国公面上并无惊色。他眼眸微微眯起,望向已经近在咫尺的太和殿。

 紧闭着的殿门从里面被人打开,明亮烛火倾泻而出,一队甲胄齐全的禁卫军举着火把走了出来。

 霍翎依旧是一身丧服,在禁卫军统领詹凌的陪同下缓步走出。

 很快,柳国公脸上流露出一抹讶异之色。

 因为在霍翎和詹凌之后,大殿内还走出了四人,分别是文盛安、陆杭、陈浩言和诚郡王。

 这几人里,除了诚郡王不太熟悉外,柳国公与文盛安他们同朝为官几十年,即使隔了一段距离,柳国公还是轻易认出了他们。

 按理来说,他们在结束了每日的吊唁后,就该赶在宫门落锁前离开皇宫。

 偏偏在这夜半之际,他们出现在了太和殿里。

 这一幕绝对不是巧合,而是霍太后有意留下他们。

 霍太后会这么做,就说明她早就猜到了他会举兵杀入宫里。

 想到这儿,柳国公原本还算平静的神色,连同他的心一起沉入了谷底。

 詹凌厉声道:“柴承嗣,柳国公,先帝待你们不薄,没想到你们竟是如此狼心狗肺。”

 柴承嗣冷笑一声,不做应答。

 季渊晚也下意识偏头看向柳国公:“曾外祖父,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虽然他才是这支叛军名义上的首领,但面对这种被包围的大场面,季渊晚就算做过再多的心理建设,也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根本做不到镇定自若。

 柳国公闭了闭眼,压制体内不断翻涌的气血,哑声道:“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只能动手了。”

 就算霍太后早有准备又如何?要他就这么束手就擒,他绝不甘心。

 柳国公朝柴承嗣比了个手势,原本对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除了少数人还留在原地护卫季渊晚和柳国公,余下众人都向四周扑杀而过。

 “弓箭手!”詹凌见状,立刻出声指挥。

 追随柳国公而来的众人都知道他们犯的是谋逆大罪,所以这会儿面对疾驰的箭羽也毫不畏惧,举着盾牌,盯着漫天箭羽就杀了上去。

 在这种悍不畏死的冲锋之下,双方的距离很快被抹平。

 距离不再,弓箭手弃箭抽刀,与叛军展开近身厮杀。

 “援军还有多久能到?”霍翎侧头问詹凌。

 因为无法确定禁卫军里是否有端王和柳国公的人,在设计这请君入瓮之局时,詹凌只抽调了绝对可信的一批人手埋伏在太和殿周围。

 这批人手不算少,又占了埋伏的先手,叛军想要反败为胜很困难。但在叛军悍不畏死的冲锋下,他们竟然顺利稳住了局面。

 詹凌道:“算算时间,应该还有一刻钟。”

 霍翎眉心微蹙。

 她看得出来,柳国公只是在垂死挣扎,所以她并不担心自己会失败。但要是等到援军赶到,估计会死伤不少人。

 “为我取弓箭来。”

 詹凌还在怔愣之际,不远处的靖国公世子郑新觉已快步上前,呈上自己手里的弓箭。

 霍翎接过弓箭,望着那被团团拱卫的季渊晚和柳国公。

 郑新觉抱拳:“请娘娘允属下带一队人马,前去吸引柳国公和季世子的注意。”

 就算霍翎箭术再高超,面对那层层防范,也很难射中柳国公和季渊晚。

 必须有人去吸引火力,打乱布防,为她制造空当。

 霍翎看了郑新觉一眼,微微颔首:“刀剑无眼,多加小心。”

 得到霍翎应允,郑新觉立刻点齐一队人马。

 霍翎搭箭上弦,静静凝望着几十米开外的季渊晚和柳国公。

 郑新觉目标明确,动作极快,他手底下的人马没有和叛军纠缠,而是不断向季渊晚和柳国公逼近。

 在这样的冲锋之下,季渊晚和柳国公身边的防守也开始变得散乱,不复先前那般严密。

 一道闪电洞穿苍穹,自天际飞掠而下,将原本有些昏暗的宫殿照得透彻。

 恰在此刻,季渊晚眼尖地扫见一点寒芒。

 寒芒快如闪电,不断放大,瞬息而至,在闪电已经出现而雷声未起之际,径直穿透柳国公的脖颈。

 下一刻,季渊晚眼前的刺目白光,已被飞溅而起的鲜红取而代之。

 雷霆声中,他惊呼道:“曾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