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开放户籍制度,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第2页)

 文武百官们都不敢多说什么。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忍不住在心里把文武百官骂了个狗血淋头。 

 真是一群胆小鬼! 

 过了一会儿,朱雄英走出了文武百官的队列。 

 “皇爷爷,孙儿朱雄英有要事启奏。” 

 朱雄英抬起头来,看着老朱,嘴角带着一丝自信的笑意。 

 “说吧,你有什么事啊?” 

 朱元璋心中冷哼,但脸上却不动声色。 

 “陛下,这几年大明发展得很快,比六年前强了很多。” 

 朱雄英接着道:“不过,光靠这些是不行的,现在的大明,已经到了瓶颈期。”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反对朱雄英的话了。 

 他们不是怕。 

 确实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明朝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小问题都已经解决了。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 

 比如以前某个地方发生水灾、旱灾、蝗灾之类的事情,当地官府都会心急如焚。 

 朝廷也会担心不已。 

 可现在,大明有足够的粮食,如果发生了灾害,百姓有余粮,各府州县也都有余粮,大明完全不用担心天灾。 

 能被朱雄英说成是问题,肯定是制约大明发展的关键因素。 

 “能不能告诉咱,大明的经济遇到了什么问题?”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如果真有什么问题,那咱们就解决他,让大明的经济继续繁荣下去。” 

 朱雄英一听老朱这么说,就知道这件事十有八九是成了。 

 “启禀陛下,大明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却有一个制度,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朱雄英立刻回答道:“这就是户籍制度。” 

 “比如张三,他是凤阳人,所以只能留在凤阳。” 

“可他也是个农夫,想要将凤阳的东西拉到扬州去出售,张三却是有些难办。” 

 “想要前往扬州城,还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 

 “但通关文书又岂是那么好拿的?农民就更难了。” 

 “这样一来,凤阳这边就少了一个可以做生意的。” 

 “在大明,像张三这样的人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