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大科普——明朝在钱银上的鸡贼一(第3页)

一匹细布折算成二十石米。

然而,明代最好的三梭细布,一匹也不过能换二石米。

皇帝显然把布价抬高了十倍。而且发工资的时候用的是米粮来进行折算。

这比宣德年间还要更明晃晃的不要脸了。

成化十六年,细布也快发光了,又发粗布。

每阔白布一匹折米三十石。

一匹阔白布,也就是粗棉布,本来不过值银子三四钱,却算成三十石粮食,这就把布价抬高了近百倍,发工资的时候,一样用的是米粮折算法。

《明宪宗实录》称:“然三梭(布)一匹极细者,不过直银二两,而米价遇贵则有一石直银一两者。今布一匹折米三十石。轻重已自悬绝。后乃至以粗阔棉布直银三四钱者,亦折米三十石,则是粗布一匹而价银直三十两,自古所无也。”

这里,连皇帝实录都评价,自古以来,没有这么鸡贼的事!!!

工资低,经常拿不值钱的实物抵,跟瓜接下来要吐槽的,还只能算是小事。

最大的槽点是拖欠工资!!!

明人王琼在《双溪杂记》记载:“京官折俸四五年不得一支。外官通不得支。”

京官四五年没工资,白干。

外官比京官还惨,不得支。

总而言之,朝廷发俸禄时,在宝钞、粮食、布匹、实物之间反复折腾,反复拖欠,但是不管怎么折腾,这账算得不得不让人觉得,比周扒皮还周扒皮。

所有的换算越来越有利于皇帝,越来越不利于百官。

明代皇帝们的无赖嘴脸就是这样毫无遮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