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又一盏
在水神宫的客房过了一夜,这夜雾气懒散月色迷离,司马师靠在土炕旁的窗沿上,心里一阵比一阵忐忑。
鲜衣怒马少年郎,这是当年司马家随曹丕进洛阳时,市井百姓对他们兄弟俩的称赞。可曹丕的时代一转眼就过去了,新登基的皇帝曹叡似乎对司马家并不感兴趣,三番五次把司马懿外调,一点一点切割司马家门生故吏的派势。
也就是那些年,总是一个人守在京师的司马师开始整日整夜的忐忑不安,他不再同那帮华贵子弟出街游玩,也不再到处巡视司马家的生意招摇过市,内心不安宁的日子,他谨遵父亲的教诲只做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继续笼络曹家看不上的寒门秀才。
不过这两件事依然不能消除他内心的忐忑和不安,所以他大着胆子做了第三件事,他私下里创办教会秘招教众,在洛阳以街道为单位,每条街上都有他的教众。直到这个教会突破千人规模,他才后知后觉的知道让自己心安的办法。
这个时期的司马懿也没有闲着,他虽然常年在国内游走,看起来没有固定的势力范围,但皇上忽略了司马懿韬光养晦的能力,司马懿每到一处,就极力拉拢当地的屯田长。
先武帝采用屯田制的方法,让军队闲时种地收粮,忙时带粮上阵,这个方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粮食储备,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军饷的压力。但屯田制大面积实施以后,牵扯到军队管理和极大的地方利益,所以曹氏宗族的大部分人都被安置在屯田制的管理部门,这些人到任以后大肆敛财酷压屯田,苦的就是那一批负责具体执行的屯田长。
而司马懿的目标也很明确,这些屯田长不仅清楚地方部队的数量,还清楚地方土地的数量,更清楚地方百姓的数量,这些人串起来才构建了不可一世的曹魏江山。所以顶着托孤大臣的名号,打着中央政府的名义,司马懿与各地屯田长暧昧不清,而对曹氏宗族则保持着避让锋芒不滥苟同的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