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载入史册的创新(第2页)

 最后一道题的题目让一贯稳如老狗的他都感到万分诧异!

 竟然有关神经网络的题目。

 如此巧合令他都怀疑系统是不是有什么预知未来的能力,才会在他第一次抽奖时就抽到Lstm网络模型。

 “系统,你要不要出来解释一下?”

 【系统抽奖均为随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哼哼,江铭撇撇嘴,再次开始奋笔疾书...

 ...

 午后,金陵大学计算工程学实验室。

 徐建华靠坐在办公室里,打开电脑准备批一下上午创才班考试的卷子。

 刚吃完饭,实验室里还没来学生,他惬意地泡了杯茶,享受短暂的清闲时光。

 这个创才班的考试的卷子最后一题就是他出的。

 材料里介绍了最新的循环神经网络模型rnn,估计能给这些中学生一点小小的科学震撼。

 说实话,徐建华也有点好奇江铭会在这个题目上给出什么答案。

 判卷进行地很快,因为大多数卷子里这道题都是空着的。

 毕竟是最后一题,有些学生可能在前面几道题的时候就崩溃不做了,或是没分配好时间所以还没做到这题。

 “张明明、李颖、宋宇泽...”

 徐建华一边叹着气,一边快速地用鼠标点击0分的按钮,不断翻页。

 甚至还看到几个胡乱答题的学生,把多层rnn嵌套在一起,构成全连接网络的金字塔形状。

 他不禁嘴角微颤,做研究又不是搭积木,连最基本的思路都没理清就蒙一个答案上去,简直是不尊重出题人!

 愤怒地打了个零分,翻到下一个学生的试卷,竟然又是画的满满当当的结构图,徐建华只觉得火气在体内翻涌。

 这帮学生,但凡有一点点对这个学科的尊重,总结总结材料里的内容,把学到的公式列一列,他也不会一点分不给。

 就在徐建华准备继续给个零分跳过的时候,却福至心灵地又看了两眼,顿时挪不开目光了。

 这个结构虽然复杂但是却又无比精巧,通过几个函数将原本复杂的结构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圆融的整体,就像...就像是一个鲁班锁。

 虽然一时间看不懂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徐建华觉得这结构绝不是学生瞎答出来的。

 而且这个结构,纵使是在信息学领域研究多年的他都是闻所未闻,甚至连相似的都没见过,仿佛是凭空想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