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载入史册的创新(第3页)

 “这...这能行吗?”,徐建华不自觉地轻声呢喃,继续往下看。

 这个答案在结构图和公式的下面,有着具体的解释。

 “rnn将全部的过去信息整合为信息流不断向后传递,导致信噪比逐渐下降,有用的信息被随着时间步逐渐增加的噪声所淹没。”

 “本结构基于遗忘门、更新门和输出门精简信息:遗忘门选择性遗忘无用信息,更新门生成新的记忆内容,输出门整合过去时间步的有用信息与新的记忆。”

 “通过三个门的门控机制,信息得以可以在时间序列中正确地流动,并通过细胞状态得到了良好的保留和更新,有效解决rnn的梯度问题。”

 这...这已经不是二十分满分可以描述的答案了,如果可以给,徐建华简直想给一万分!

 虽然还没有任何实验来验证效果,但是这个答案已经给他甚至给整个信息学界打开了新思路!

 答卷上的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精辟,徐建华还从没见到有人从信噪比这个角度来阐述rnn的问题。

 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此刻只想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去验证一下这个结构。如果真的能成,这绝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创新!

 不对!徐建华刚刚站起身,又倒放一般坐回了椅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根本不是验证结构,而是争取这个天才学生来自己实验室!

 他突然无比庆幸自己接下了判卷子这个活,相比于其他教授自己是有着先发优势,如果这个时间点自己跑去招生办要一个“普通”学生来自己实验室,周德杨是肯定会同意的。

 徐建华一点点拖动鼠标到卷子最上面,他竟然由心底生出一丝紧张。万一这个学生早已经被其他教授收入门下了可怎么办?

 虽说从这个学生的答案上可以看出他卓绝的信息学天赋,来自己实验室绝对是最为合适的,但自己一个中级研究员又能怎么靠什么抢过别的教授呢?

 他只能默默祈祷在卷子的签名栏上是那个名字。

 终于,在徐建华丰富的“内心戏”下,卷子翻到了姓名学号的位置,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的“江铭”二字。

 “果然没看错你!”,徐建华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快步冲向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