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点“微小”的改动(求追读)(第3页)

 “呵...徐教授,你说的这个随机梯度下降法我明白了,但这明显只对凸的问题有效啊,你怎么证明在机器学习领域里你的问题都是凸优化呢?”,一位数学系的老教师站起质疑道。

 “就好比说这个山如果有很多深浅不一的小山谷,你这个算法进到第一个山谷就出不来了,我说的对吧,徐教授。”

 这位教授的问题的确一针见血,他最后的徐教授三个字念的很重,充满了不屑和轻蔑。

 徐建华沉吟了一会儿,微笑着解释道:“感谢张教授的提问,的确在三维的世界中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在更高维的空间中往往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还是用山脉的例子,如果加上时间作为第四个纬度,那么这个山在几亿年前可能是一片平地,不断被河流和风化的侵蚀,逐渐出现一个个山谷。”

 “那么最深的那个山谷一定是侵蚀速度最快的,其他山谷的速度没它快,因此三维的小山谷仍然可以顺着第四个纬度滑向最深的那个山谷去。”

 “更何况,参数优化所面临的问题是几百维的参数空间,几乎是不可能遇到一个在几百维都刚好处于山谷的情况。”

 徐建华的解答赢得了台下的掌声,他微笑着缓步走下讲台,脸色却逐渐阴沉。

 这些教授真是越来越不好对付了,故意提问题刁难他。

 谁都知道,信息学所处的数学基础并不足够扎实,但是这是工科!

 工科所处的现实世界里,只要解决99%的问题就行,哪有数学所研究的问题那样完美的证明?

 难道现实世界里会存在数学所研究的完美的球体吗?

 轻叹了一口气,徐建华拿出手机,却看到数十个未接来电。

 短信也有好几个,都是自己的学生林欣然发来的。

 林欣然就是如此,一点点事都要大呼小叫和他汇报,之前甚至还说实验室闹鬼要他处理呢。

 他无奈点开短信,一条条翻看,脸上忽然露出惊讶的神色。

 “啊啊啊啊啊!我的亲亲导师,江铭改我实验代码!”

 “哈哈哈哈哈哈,天呐老师,学霸师弟的代码写得太好了!”

 “卧槽,我的江救星好像在参数优化那里做出了了不得的创新,小徐你快来看看吧。”

 才过了半小时,自己就从亲亲导师变成小徐了,徐建华满脸黑线的起身。

 这破研讨会不参加也罢,自己回实验室看看江铭又给他搞了什么大新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