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大言不惭(第2页)
“从策略梯度算法到进阶版的actor-critic框架,让信息学界提出了决策智能的概念。再次之前我从没想过原来不仅仅能让神经网络拟合一个函数,竟然还能让它自主做决策!”
“年轻人果然敢想敢干啊,想当年我也是这样科研灵感一个接一个的。”
“你这老登就别往脸上贴金了,你科研灵感再多,能像江铭这样四个月开创五个标志性成果吗?这种等级的成果,以前华国一年都出不了一个...”
高泽听着江铭清晰的讲解,缓缓点了下头。
就单论这个标志性成果汇报,江铭绝对有能力进入千人计划。
从江铭的演讲里,可以听出他对信息学的理解之深厚,早已超脱了术的范畴,到了道的层面。
天生敏锐的科研直觉,已经令他跳出了现有的信息学难题,看到了更远的未来里信息学将会面临的发展困境。
他的每一篇工作,都是在想方设法地突破难题,开启信息学的新道路!
江铭的讲解还在继续,一篇篇科研成果令台下众人眼花缭乱,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任谁也无法相信这竟然是江铭这样一个刚刚新晋初级的研究员在短短四个月内做出的成果。
很快,江铭就把标志性成果部分飞快地过完了。
“下面,请允许我谈谈个人的未来学术规划。”,他清了清嗓子,深吸一口气道。
屏幕上,显示出两条以几何倍数飞速增长的曲线。
他一指屏幕:“这是信息学从创立到现在,人类网络上的数据量与算法模型的表达能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可以看出近些年来,算法模型由于可训练数据量的大幅提升,叠加上优化算法的技术演进,表达能力有了飞跃般的提升。”
“基于飞速增长的模型表达能力,信息学界也涌现出一批人工智能应用算法,极大地扩展了信息学技术的应用空间...”
此话一出,王光伟心底里顿时生出了一丝紧张,在桌子下面紧握拳头。
这江铭...不会也要做应用学研究吧?
不要啊...刚刚高院士都那样说了,就算是之前写了要做应用研究,就不能随机应变一下改换一下吗?就算是画饼也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