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盗墓笔记??


 【此外,朱棣还迁都北京,完成了朱元璋生前曾想做却没做成的事情。 

 从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南北分割四百余年,有诗曰:汉儿尽做胡儿语。 

 自公元936年,石敬瑭割让中原北方门户于契丹,到公元1368年,徐达北伐收复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等地。 

 由于终宋一朝,都未能完成国家一统,收复燕云十六州,南北的长期分裂导致两地不管习俗还是语言习惯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差距。 

 而元朝统治时期,蒙古统治者只顾着自已的争权夺利和享受,对于国内复杂的社会情况没有作出任何举动,而是任由发展。 

 并且元朝模仿印度实行了四种人制度,蒙古人最高、色目人次子、汉人第三(指北方汉人和其他民族)、南人最低(指南方汉人及其他民族)。 

 所以有元一朝,国家民族的大分裂、地域的大分裂更甚。 

 为了弥补华夏南北分割成两个国家的局面,朱棣迁都北平,修建紫禁城,沟通漕运,天子守国门,有明一朝二百余年,才逐渐消亡了南北分割的情况。 

 所以说,明朝在大一统方面的贡献是最值得肯定的。】 

 大秦 

 嬴政:“这个异族皇帝居然如此割裂我华夏大地,居心何在?果然不管是这蒙古人还是那女真人,谁坐了江山,都是只管只顾自已的安稳统治和享乐。他们是在耗费我中夏的菁华,是拿我诸夏人传承千年的文明作践!” 

 朕大一统的理想,他们是只继承了征伐更多的土地好便自已享乐罢了。 

 嬴政看到天幕上南北居然分裂几百年,本就分裂居然还实行了人种等级制度的更恶劣行为。 

 他恨得牙齿嘎吱作响,愤恨的说出那番话来。 

 “陛下,这异族人根本就不会治理国家,他们所有的政策都是以压迫我们诸夏为目的供自已享乐的!”李斯也是愤懑的说道。 

 “恳请陛下将来北伐匈奴之时,能让末将挂帅出征。”殿内,王贲出声道。 

 大汉 

 “这种皇帝能得到天命吗?这是在对诸夏文明的亵渎!”刘彻道。 

 “还好我汉人后继有人,驱除了鞑虏,恢复了汉家天下啊!” 

 “不然朕都不敢想,长久以来,这样的分裂,我诸夏莫不是再沦为春秋战国时期了吗?” 

 如果分裂成了那样,还有人会像秦皇一样再次一统天下,将所有人都攥成一根绳结吗?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未来本就扑朔,谁也说不准,但好在历史有他的修正性。 

 李世民感慨唐亡是否也是由于军阀割据才引起乱世而中央衰微呢? 

 他将自已的疑问说了出来。 

 杜如晦思忖道:“看天幕上我大唐极盛之时疆域辽阔,远迈前古。但同时也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我大唐真能实际掌控这些地方吗? 

 答案是不能的。 

 但治理这些地方是需要长期的教化和开垦的,只派遣文官是不行的,需要派人去保护当地的生产和建设。 

 但生产和建设是需要钱财来支撑呢? 

 每个地方的需要都不一样,朝廷的拨款又不知几时到达,那朝廷自然还是要给予地方一定的财政权力的。 

 故尔,当一地长官有了当地的财税政法军事三权,在王朝极盛时,自然是帝国的忠贞良士,若是中枢衰微且逐渐颓废,那么......” 

 杜如晦不愧是贞观二相之称的千古名相,他思维严谨且如流水般,为李世民婉婉道来。 

 长孙皇后安抚着李世民攥着的拳头,只听到二凤轻叹一口气,拳头也松开来反握住了皇后的手。 

 “大唐中枢衰微,地方狼子野心,朕一想到将来的大唐百姓要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忍不住为之心颤担忧啊!” 

 【朱棣还修建了《永乐大典》,“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此书凝聚了汉文化的精髓,诠释了中华大道,解释了苍生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