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结党也算清流吗(第3页)

 “他娘的!咱大明怎么这么多有名的太监?” 

 你再怎么出名那也是个太监,还是个有名的太监啊! 

 老朱一想到自已立下的碑子,“太监不得干政”碑好像还让后面的太监给推倒了。 

 这群没根的贼,都该杀! 

 先是党争又是太监,说吧,咱大明还有啥? 

 马皇后一副早就料到如此的表情,轻声道:“重八啊,你那个祖训......”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的看着皇后,没有说话,倒是犟劲的闷哼一声。 

 “郑和,很出色嘛,你也是名芳百世了!” 

 朱棣夸赞一句道。 

 “这一切全是仰赖陛下栽培啊!没有陛下,臣一个无根之人怎能建立功业?”郑和激动的跪地叩恩道。 

 “起来吧!朕只是给了你机会,是你自已的本事才成就了你。” 

 大唐 

 “愚蠢!信任外族而不信任自已人,这是何等的昏招啊!” 

 “让一个外族人掌控如此多的权力,这不是在给自已埋坑吗?” 

 李世民恨其不争的骂道。 

 “陛下,正如我们先前所猜测的,大唐的这个军镇节度使制度,果然还是失控了啊!”房玄龄道。 

 安史之乱,破坏了地方,更是破坏了中央的权威啊。 

 本就军政财一体的藩镇,在见识到了朝廷的软弱后,还怎么听命于中央?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后世所用的行省制度?”杜如晦思忖道,“那大明和大清朝,不都是用的行省之制? 

 行省行省,行走的中书省,权力应与我大唐的藩镇相似,只是不知具体是如何实行?如何制衡?” 

 李世民这时也冷静了下来,虽然痛恨自已这个后代不争气,但是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却是也给现在初建的大唐提供了很多思路。 

 很多制度,都是需要一个王朝刚建立时确立的,因为建立越久,根蒂越深牢,后面的人越不好改革。 

 安史之乱虽然为后世的大唐带来了很多的伤痛和丧乱,但也为贞观的君臣们提供了很多失败的案例,让他们可以有机会将亲手制定的各项制度再次完善。 

 这不就是天幕出现后,带给各朝最好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