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医专内的交谈一

 涪州医学专门学院,这日是休息日的上午,玉清与钟萌毓肩并着肩缓走在幽静的校园中。
  两人行走在小径上,偶尔会迎面遇上医专的学生,而见到她们,学生们都会自觉的停下脚步,对着两人深深的鞠下一躬,礼貌的喊上一声“翁校长”、“钟学长”。  两人都是笑容可掬的也鞠下一躬以示回应,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尊师重道,重视礼节,即便是执着不同观念的同代人或是不同辈分者,在待人的礼节上往往都不会出错。  玉清微微偏着脑袋,目光在亭中正激情澎湃的辩论的几名学生身上停留了片刻,随即回过头来,笑着对钟萌毓说,“依我看,近些日子医专的学习氛围是越来越浓了。”  听见她的话,钟萌毓莞尔一笑,“我们的医专是继南化医学堂之后国内的第二所男女共校的医学类学校,有你这位行走在时代前沿的校长高举着大旗引导方向,又有肆景和望舒等诸位觉醒报的同人编辑为她们做出思想上的指引,女性学子们可都是铆足了劲要大放异彩,做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国的巾帼。  而且,学院内的传统医学和当代医学之间在学术上的竞争从没有停止过,双方也都铆足了劲要证明自己所信奉的医道,才是最能造福全人类的医学之道和生命之道,有这两类力争上游之力的抗衡,就算医专的学习氛围想不浓厚,大抵也是不可能的。”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有良性的竞争,学子们才会有更加显著的进步,往后还需钟学长与陈学长引导学子们的良性竞争,扼制恶性竞争的苗头。”  “这本就是我应该做的。”  玉清点点头,感慨道,“幸得钟学长、陈学长与传统医学和当代医学的诸位老师的倾囊相授,才让这群少年人不仅能在思想上得到快速进步,还能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稳步前行。”  钟萌毓摇着头回答,“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引领这群朝阳般的少年步入医学殿堂,更深的只能靠她(他)们自己去探索。”  她稍作停顿,紧接着又道,“说起这群少年,学生干事会会长李幸川在医学上颇有天赋,求学之心亦甚笃,我听她闲谈起她与医学的结缘,是以前她家中有人生病,她在医院照顾期间,闲来时便偷偷跟在医生们后边听他(她)们为病人治病。  离开医院后,她又自己找了些医学相关的书籍来看,竟真让她摸出了些门道,也能诊断一些简单的疾病,也正是这个原因,在当代医学学科的一众学子中,她的学习进度比其他学生要快上几分,所以我便请她来实验室做了我的助手。”  听了她的话,玉清右边眉毛高高挑起,“传统医学学科呢?钟学长可不能厚此薄彼。”  钟萌毓不禁笑出了声,“虽然说我的专业是西医,隶属当代医学学科,但作为医专的老师,理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自然不会厚此薄彼。  学生干事会的副会长徐纾鸢就读于传统医学学科,并有家学,望闻问切做的很像样,甚得陈学长青眼,不过,她对中西医结合十分感兴趣,所以我也请了她来做我的助手。  不仅仅是我,实验室的其他老师也都挑选了合适的学生做助手,男女皆有,加在一块共十人,如此,在班级授课之外,也有利于因材施教,之后再由他们去帮助其他同学,也不会让其他同学落后。”  “教师数量毕竟有限,这是目前来说最好的办法,钟学长与老师们都想得很周到,”玉清夸赞了一句,想了想转而又道,“我记得张君竹医生现在正专注于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钟萌毓点点头回答,“正是,医专需就读三年,通过考核后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若三年后徐纾鸢初心不改,我会亲自带她去沪市拜访张师姐,将她推荐给师姐,师姐被申报誉为中国之南丁格尔,国内最顶尖的西医,中西医结合的先行者,定会给她更具针对性的引导。”  术业有专攻,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  玉清赞叹道,“医专有钟学长这样为学子之未来打算的老师,是学子之幸事。”  “正所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受了校长您所请,完成您所请之事是为理所应当,而且,我还拿了您丰厚的薪水,又得了您全力支持,斥巨资组建出了国内较为先进的医学实验室,旁的暂且不说,至少本分之内的事要做到尽善尽美。”  “我也只是力所能及罢了,说起这医学实验室……也该说一说我专门走这一趟来医专见你所为之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