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塑强汉深山老僧

第288章 全新观点(2)(第2页)

 历史上,真正祸国殃民的后宫,大概只有清朝末期的西太后慈禧为代表的寥寥几人而已。

 而慈禧喜欢干政,也是咸丰皇帝给惯的。

 各位看官,千万别和我抬杠,说什么杨玉环杨贵妃如何如何。

 要知道,杨玉环可从来没有干政,更没有乱政。

 能有安史之乱,几乎是李隆基一人之力而致。

 历史上,由于要给唐明皇李隆基开脱责任,才把脏水泼到杨玉环身上。

 把安史之乱的起因,归于一个弱女子身上,让一个女子来背锅,那些修史之人,也真是想得出来。

 或许不是修史者的手笔,而是当权者的暗令。

 反正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你要认真,你就输了。

 因为无法确定史册所载都是真实的,所以,后世看历史,都是有依据、有逻辑的“猜”。

 贾诩和法正,与蔡成聊了一路。

 他们被蔡成的这些新奇观点,震得一愣一愣的。

 这些观点,确实太惊世骇俗了。

 一旦流传出去,世人必然会把他们三个钉在“大逆不道”的耻辱柱上。

 抵达洛阳这一路上,还包括在函谷关逗留的一天,贾诩与法正,私下一直在商量着,如何驳倒成公子的观点。

 可他们挖空心思、引经据典,结果发现,他们根本就无法驳倒成公子的观点。

 因为无论是前汉,还是后汉,前后各二百年,还真就是这个样子。

 比如前汉的几个明君,不算汉高祖,刘恒是封了代王,去了封地,他才有机会了解国情、民情,而且还亲手把自己的长子教了出来,于是,才有了“文景之治”。

 前汉除汉武帝刘彻之外,还有一个雄主,就是汉宣帝刘询。

 刘询还在襁褓中,就下了大狱,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

 霍光把流落民间的刘询找回来,以为他是个窝囊废,好控制。

 谁知道恰恰他从小就受过磨难,知人间疾苦,骨子的的坚韧,使他具备了雄主的基本条件。

 最后,他不仅铲除了把持朝纲的霍氏,还设置西域都护府、设立太仓、创建问责制度、把匈奴赶到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