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一斤粮食换四斤麸糠(第3页)
这里会是大明少数完全不靠种地,就可以养活自己的地方,也会是成为整个北方最富裕的地方。
建房用的砖就是直接在矿区,不对,不能叫矿区,砖是从工作区的土地上采集黏土烧制成的。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向下开挖一定的深度。
中国很少有露天煤矿,比较着名的并且有机会摸到的就是四个,鄂尔多斯的哈尔乌素和黑岱沟、通辽的霍林河、平朔安太堡。
平朔属于现在的大同府,是代王的地盘。更是杨郭两家的地盘,王宪插不进手去。其它三个更是都在宣府、大同周边的边境上,很难方便的运到北京,也很难能够安全的生产,内外都有敌人。
在没有技术突破井下抽水和供氧的情况下,几乎王宪知道的产煤的地方都没办法大规模开采,北京的西山是因为实在靠着北京太近,并且直接挖山就好,不需要向下挖太深。千挑万选当中,兖州这里的煤矿就成为现在王宪唯一能开采的,更何况这里有一小部分是属于半露天煤矿,只要挖下去就可以开采,如今又不是大规模机械化,这些储量足够人力开采好多年。
而且这里是目前全国水路运输最方便的地方,北上可以进京,南下可以到杭州,沿长江可以到南昌府,甚至沿河更南下到两广。
“以后白素素是锦衣卫的百户,可以代替我决定杨村这里所有的事情。”王宪把白素素推到台前。他不担心镇不住场子,开什么玩笑,这里的田地房产都是在王宪名下,还有300多户的护卫队,是直接由王宪发工资的,谁也不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跳出来找事情。
王宪正说着,突然有人骑马进入,看那衣着像是兖州卫的士兵。
“王千户,金尚书病危,想见您一面,指挥使大人让我赶紧来通知您,这是吴指挥使的亲笔信。”说完士兵奉上自己的腰牌和信件。
王宪微微皱眉,昨天那老头还容光焕发的吃了一斤羊肉,莫不是回光返照?拆开信件一看,果然是自己姑父的亲笔信和印章,背面的暗纹也是对的。
“素素,你在这里盯着,蜂窝煤的配方你也有,就先按照计划建造四尺高的围台把这里的各个区域分开,然后就开始挖煤。”围台就是王宪要建造的围墙,但是按照大明律,他不能建造这么长和高的围墙,所以走了律法的漏洞,那么我就砌筑四尺高的围栏,对内外进行阻隔。连续两节,骑马不可能跨越过去,还可以看到内外情况,也不担心有人会翻越围栏带什么大量的东西进出。只有在开口的地方,货物和人员才能进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宪开采煤矿本身就是一个游走在大明律边缘上的一个事情,盐铁金银铜矿都是官营,煤矿暂时只是限制,并不是不准。
“回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