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科举的意义!(第2页)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明一直在给北方输血,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蒋瓛再次低声道:“陛下,北方学子激愤不已,言之凿凿的称南方学子舞弊。南方学子则是得意洋洋,斥责北方学子乃蛮夷之后。”

 朱元璋深呼一口气,再次看向刘三吾,说道:“此次科举有失公允,咱打算重开科举,时间就定到三日后,刘三吾,咱还打算让你当主考官!”

 刘三吾惊讶的抬起头,不解问道:“陛下……”

 “不必多说,此次科举重在公平,重在大明稳定……刘三吾,你明白咱是什么意思!”

 说罢,朱元璋便感到脑袋一阵发昏,几乎是坐不住了。

 这段时日里,他愈发感到疲倦,眼前好似起了白雾,让他看的不真切。

 基本上把政事全交给了朱权,自己只是把控大方向。

 人力终有穷,天道终有定。

 刘三吾忐忑的回到府邸,他不明白朱元璋的想法,做什么事只要问心无愧,又能出什么问题?

 这次的科举选仕,南方学子发挥的好,前十名便择取南方学子。或许等到下一次科举考试,北方学子发挥的好,前十名都变成北方学子了呢?

 反正都是大明百姓,又有什么差别?

 正在刘三吾不解中,有下人来报,说是当朝太子来访。

 刘三吾挥挥手,让下人前去迎接。

 朱权饶有兴致的打量刘三吾的府邸,厅堂很是简单,摆设只有桌椅字画而已。屏风处还有些吃食,一碗稀粥,一窝馒头,别无他物。

 大明官员的俸禄很低,若是仅凭朝廷的俸禄生活,只能果腹而已。

 不过这也很难相信,竟然是三品大臣的府邸。

 刘三吾行过礼后,解释道:“让殿下见笑了,老臣前几年资助了家乡的几个学院,想着致仕后,当个教书育人的先生,造福乡梓。”

 “刘卿倒是雅致啊!”

 朱权点点头,没有寒暄,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今日父皇召见刘卿,是不是父皇暴怒,想要让刘卿重新负责会试?”

 朱权的话语很轻,可落在刘三吾耳中,不亚于一道惊雷。

 他才刚从皇宫出来,朱权又是怎么得知的?

 刘三吾惊讶的看着朱权,忍不住询问道:“殿下,您是如何得知的?”

 朱权笑笑,他肯定是从史书中知道的啊!

 南北分榜案,是朱元璋临死前最后一次大案,朱元璋在垂暮之年,不愿向江浙世家妥协,于是最后一次挥舞起屠刀。

 刘三吾被诛族,十余名考官被赐死,百余名学子受到牵连,或处死或流放。

 此事过后,没用多长时间,朱元璋也耗尽了所有气力,永远的离开人世了。

 “因为是刘卿做的不对,所以本王猜出来的。而且本王还认为,刘卿依然打算择优录用,不听从父皇的建议,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