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科举的意义!(第3页)

 刘三吾更震惊了,他从未与朱权接触过,可朱权为何说的如此准确?

 难不成,当今的储君真有仁君之相?

 “本王这次来,便是为了这件事!”朱权傲然看着刘三吾,认真道:“这次科举会试,刘卿必须录用五名北方人,不然性命不保!”

 朱权乃是好心,因为刘三吾是个坦荡之人、忠贞报国,不应如此悲剧收场。

 刘三吾却被气笑了,摇头道:“殿下啊,您乃是储君,知道公平的重要性……老臣要是真依了您,那才是徇私舞弊啊!”

 刘三吾目光愈发坚定,继续道:“陛下会明白老臣的苦心,所有考生皆一视同仁,凭本事排名,哪有那么多弯弯绕呢!”

 朱权目瞪口呆,算是见识到了腐儒文人。

 拍了拍桌子,不满的呵斥道:“公平?你说什么是公平?甘肃一带的百姓,识字率不足千中其一,难道你要让他们公平竞争吗?”

 “还有晋地、边地、燕地的这些百姓,学的全是如何与胡虏作战,若是让他们考科举,有几个能当上秀才的?怎么?他们活该一辈子当百姓?活该受人欺凌?”

 “你再去瞧瞧江浙一带,文风鼎盛,各士族均有教书先生,为了科举考试,甚至专门编纂教材资料,什么五年模拟,三年科举的……怎么比,你让北方士子怎么比?”

 “为什么大明南方如此安宁祥和,那是因为北方在负重前行!现在你又谈什么公平,若是按照你那样做,那才是对学子们的不公平!”

 刘三吾瞠目结舌,内心翻江倒海,呆愣的看着朱权。

 “一场科举考试,竟关联这么多事情?”

 “吾以为大明老臣,必有高论,竟然出此鄙言!”

 朱权一挥袖子,不屑道:“按照刘卿所言,不出十年,朝堂之上的青壮派皆出自江浙,结党营私,党羽众多,遍布朝野,互为犄角,将朝堂视作争夺权力的战场……”

 “刘卿,你欲要让大明四分五裂乎?”

 刘三吾彻底坐不住了,他是个大儒,从未有人这般指责过他……听着朱权的言论,就犹如内心被利刃划过,已经是满目疮痍。

 “刘卿,您可以坚持心中的正义!”

 朱权再次讥讽,刘三吾脸上时而青,时而白,慨然而叹道:“难道我所坚持的公平,都是假象吗?”

 朱权站起了身,向着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回头道:“倘若天下大治三十年,各地百姓均皆安定富足,自然可以量才取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