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制茶(第2页)
宁向东和付俊一看老蔡同意了,都连忙点头,表示一切按蔡义和的要求办。
到了晚上,蔡义和让两人穿上长衣长裤,腰上缠好用艾草编的草绳,说道:“山里的蚊子毒虫跟村里不一样,咬一口得剜掉一块肉!”
付俊虽说是土生土长的鹅岭人,可她这些年一直在外面读书,回来后也还没有在夜里进过大山,只听说山里的蚊虫毒性大,却没想到这么厉害。
宁向东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所以蔡义和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把艾草绳在腰里缠好后,又找了一团苎麻线,分别把袖口和裤子口扎紧。
三人收拾停当后,跟着蔡义和向山里走去。
老蔡当年移植的茶树离这里有点距离,好在山路的坡度不是很陡,走起来并不吃力,三个人深一脚浅一脚,走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来到种茶树的地方。
这几颗茶树,都是当年从四川移植过来的,说是乔木,长的也不算高大,比江南的灌木茶高一点,但是树干够粗壮,一个人抱着都吃力。
在树下一米左右的地方,蔡义和让两人把腰上的艾草绳解下来,在茶树两边各放了一条,然后自己从兜里掏出火柴点燃。
艾草很快燃烧起来后,基本没有火苗,只是阴燃,但是烟很大。
“秋天虽然天气转凉,山里到了晚上更冷,但是那些虫子也更壮了,”蔡义和说道:“所以要拿艾草熏熏,尤其是一会儿还要爬树,谁知道晚上会不会有虫子爬在上面布卵。”
昆虫基本上都是夜间繁殖,有一些会把虫卵产到大树的树干里边,确保能够平安越冬。
过了一会儿,艾草已经阴燃过半,蔡义和背起竹篓开始爬树。
这竹篓看上去很是老旧,竹篾的颜色已经接近枣红色,是他老伴当年从四川带来的。
刚采下来的树叶太鲜嫩,又需要透气,只有竹篓最为方便,它本身分量还轻,蔡义和曾经也因为竹篓破旧想找替代品,但是北方还真找不到,柳条筐勉强合格,但是自身过于沉重,无奈之下,蔡义和只好把竹篓修补一番,就这些年复一年的用着。
蔡义和爬到树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宁向东也开始向上爬,这种乔木茶树的树干粗壮,枝干呈散射状生长,可以同时爬上去多人而互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