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的草根半闲半散

第206章 制茶(第3页)

 

两人上树采茶,付俊在树下拉着艾草绳不断调整位置,以防烟气呛到他们。

 

不多时,竹篓里已经虚虚的装了大半筐茶叶,蔡义和抖抖肩膀,感觉一下重量后,说道:“差不多了,咱们下去吧。”

 

他俩在树上的位置,离地面也就一人多高的距离,宁向东直接跳了下去,蔡义和担心震动挤压了嫩叶,慢慢爬下去。

 

顺着原路返回城隍庙,蔡义和拿出一摞旧报纸铺在桌上,将树叶摊开,又让俊去厨房把火生起来。

 

宁向东不解的问道:“不是要先晾一晾,等叶子都蔫了才炒吗”

 

蔡义和笑道:“你说那种方法是江南的制茶法,我这种是自己总结发明出来的。”

 

“传统炒茶方法,是针对嫩芽的,鲜叶不放置发酵一下,生涩口感太重,但我这种乔木叶子,又是深秋的老叶,肥大的叶片里含的水分太多,这么摊晾一晚上,明天再炒青,就会带着一股酸味,而失去了苦尽甘来的变化。”

 

蔡义和摊晾好鲜叶,趁着俊生火的功夫,拿出三只茶杯,泡了茶后,继续说道:“我也是用了几年时间逐渐总结出来的,从发现这个问题后,每年采茶,都是连续几晚不睡觉,通宵一夜采茶和炒制一气呵成。”

 

宁向东捧着茶杯暖手,山里的深秋已经有些寒意,他晚上也忘了多穿一件衣服。

 

“这些茶树,不知道能不能大面积种植”宁向东问道。

 

就像对风干兔和风干羊肉产生的兴趣一样,宁向东习惯性往量产的可能性上思索。

 

蔡义和用力摇摇头,似乎也带着很深的遗憾:“基本不可能,茶树过了北纬37度就没有生存的环境,在鹅岭存活都算不简单,而且也只能在这一片,以前在平口试种都不行,鹅岭的土壤都是含碱土质,茶树喜酸,所以大面积种植不太可能。”

 

听了蔡义和的话,宁向东没有做声,心中却想,鹅岭既然有适种土壤,难说别处就没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