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说:“跟着我学习且精通六艺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才能出众的人。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处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说会道、长于言辞的是:宰我、子贡。精通文献典籍的是:子游、子夏。颛孙师偏激,曾参迟钝,高柴愚笨,仲由鲁莽,颜回常常贫困。端木赐不安于本分而去经商,不过他预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孔子所敬重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卫国是蘧伯玉;在齐国是晏平仲;在楚国是老莱子;在郑国是子产;在鲁国是孟公绰。孔子多次称赞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出生在他们之后,没能够和他们同处一个时代。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颜渊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许你是仁人了。”孔子还说:“颜回多么贤德呀!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看上去好像很愚笨,可是退下后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也能够对所学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笨。”“任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吧!”颜回二十九岁时,头发就全白了,过早地去世。孔子哭得很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别人对于他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领取昏君的俸禄。他说:“如果再有人来征召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里握住他的手,说:“这是命呀!这样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这就是命呀!”
冉雍,字仲弓。仲弓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承担重大的祭祀典礼。在诸侯的邦国里没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没人怨恨。”孔子认为仲弓有德行,说:“冉雍呀,可以让他做卿大夫一类的官去治理百姓。”仲弓的父亲出身低微,孔子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做了季氏的家臣。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在拥有千户人家的城邑,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封地,可以让冉求去管理那里的军政事务。至于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问:“子路称得上仁吗?”孔子回答说:“和冉求一样。”冉求问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去做吧。”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子华对此感到奇怪,说:“冒昧地问一下,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而回答却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情粗朴,喜好勇力,为人刚直,头戴雄鸡样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冒犯欺凌过孔子。孔子用礼仪慢慢地诱导子路,子路后来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门人请求做孔子的弟子。子路问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带头,然后再让百姓勤劳地工作。”子路请求再多讲一点,孔子说:“永远不要懈怠。”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君子好勇却不讲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好勇却不讲义,就会去做盗贼。”子路听到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有能去实行,就生怕又听到新的道理。孔子说:“根据单方面的言辞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好勇的精神超过了我,其他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像仲由这样,恐怕不得好死吧。”“穿着破旧的丝绵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仲由在学问上已经达到了‘升堂’的程度,但还没有进入‘入室’的境界。”季康子问:“仲由称得上仁吗?”孔子说:“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可以让他去管理军政事务,至于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子路喜欢跟随孔子出游,途中曾遇到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做季氏的家臣时,季孙问孔子说:“子路可以称得上是大臣吗?”孔子说:“可以说是能胜任职守的臣子了。”子路要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行。孔子说:“蒲邑有很多勇猛的壮士,又很难治理。不过我告诉你:态度恭敬而又严肃,就可以驾驭勇武的人;宽厚而又公正,就可以团结众人;恭敬、公正而又冷静沉着,就可以报效上司了。”
起初,卫灵公有个宠爱的姬妾叫南子。卫灵公的太子蒉聩得罪了南子,因害怕被诛杀就出逃了。等到卫灵公去世后,夫人想立公子郢为国君。公子郢不肯,说:“逃亡太子的儿子辄还在呢。”于是卫国就立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在国外,不能回到卫国。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封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起作乱,谋划进入孔悝家,接着就和他的党徒袭击卫出公。卫出公逃到鲁国,蒉聩进宫即位,这就是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正在外面,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赶去。正好遇到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子羔对子路说:“卫出公已经逃走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你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灾祸。”子路说:“吃着人家的饭,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最终离去了。这时有使者进入城中,城门开了,子路就跟着进去了。子路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登上了高台。子路说:“国君哪里用得着孔悝呢?请让我把他杀了。”蒉聩不听。于是子路想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就派石乞、壶黡去攻打子路,砍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脱掉。”于是系好帽带就被杀死了。孔子听到卫国发生动乱,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消息传来,子路果然死了。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了仲由,恶意的言语就再也听不到了。”这时子贡正作为鲁国的使者出使到齐国去。
宰予,字子我,能说会道,言辞犀利。他跟随孔子学习后,问道:“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久了吗?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必然荒废。旧的谷子已经吃完,新的谷子已经登场,取火用的木头也都轮换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你这样做心里觉得安稳吗?”宰予说:“安稳。”孔子说:“你要是觉得安稳,那就这样做吧。君子在守孝期间,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呀!儿女出生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呀。”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宰予问五帝的德行,孔子说:“你不是问这个问题的合适人选。”宰予担任临菑大夫,与田常一起叛乱,结果他的家族被灭了,孔子为此感到羞耻。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能言善辩,巧于言辞,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辩辞。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呀!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子贡完成学业后,问孔子说:“我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子贡说:“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呀。”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子贡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国之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间,贤能的人记住了其中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记住了其中次要的部分,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夫子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师呢!”陈子禽又问:“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了解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自己去问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品德得来的。夫子这种求得的方式,大概和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子贡问孔子说:“富裕了而不骄傲,贫穷了而不谄媚,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不过,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却喜好礼。”
田常想要在齐国叛乱,却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这些大家族,所以就调动他的军队想去攻打鲁国。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对弟子们说:“鲁国,是我们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是我们父母之邦,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你们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请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张、子石请求前往,孔子没有答应。子贡请求前去,孔子答应了。子贡于是出发,到了齐国,游说田常说:“您攻打鲁国的计策错了。鲁国,是很难攻打的国家,它的城墙又薄又矮,它的土地狭小而且不肥沃,它的国君愚昧而且不施仁德,大臣们虚伪而且没有才能,它的士兵和百姓又厌恶打仗的事,这样的国家不可以和它交战。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土地广阔而且肥沃,铠甲坚固而且崭新,士卒经过挑选而且吃得饱,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兵员都在那里,又派贤明的大夫镇守着,这是容易攻打的国家呀。”田常气愤得变了脸色,说:“你认为难的,正是别人认为容易的;你认为容易的,正是别人认为难的。你却用这样的道理来教导我,这是为什么呢?”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忧患在国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国家。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我听说您三次受封都没能成功,是因为朝中大臣有反对您的呀。现在您打败鲁国来扩充齐国的领土,打了胜仗,国君就会更加骄纵,大臣们就会更加尊贵,而您的功劳却不在其中,那么您和国君的关系就会一天天疏远。这样一来,您对上使国君骄傲放纵,对下使大臣们肆意妄为,想要成就大事,那就太难了。国君骄傲就会放纵,大臣骄傲就会争权,这样您上与国君有矛盾,下与大臣们互相争斗。像这样,那您在齐国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说不如去攻打吴国。如果攻打吴国不能取胜,百姓死在国外,大臣们在国内的势力就会空虚,这样您上边没有强大的大臣与您作对,下边没有百姓的非难,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好。虽然如此,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现在要离开鲁国去攻打吴国,大臣们会怀疑我,怎么办呢?”子贡说:“您按兵不动,不要进攻鲁国,我请求前去出使吴王,让他出兵救援鲁国而攻打齐国,您就趁机出兵迎击他们。”田常答应了,派子贡南下拜见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