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翻译(第3页)
因此圣明的君主觉悟后,会摒弃像子之那样的野心,也能不被田常那样的所谓贤能所迷惑;会封赏比干的后代,修缮被纣王剖了腹的孕妇的坟墓,所以功业又能在天下建立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追求善政没有满足的时候啊。晋文公亲近他的仇人,却能在诸侯中称霸;齐桓公用他的仇人,而能匡正天下。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仁慈诚恳,心意真诚,是不能凭借虚假的言辞来达到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向东削弱了韩、魏两国,军队强大于天下,然而最终商鞅却被车裂;越国采用大夫文种的计谋,擒获了强大的吴国,称霸中原,然而最终文种却被诛杀。所以孙叔敖三次辞去相位而不后悔,于陵子仲推辞三公的高位去为人浇灌菜园。现在君主如果真能去掉骄傲自负的心理,怀着可以让人报答的心意,推心置腹,袒露真情,肝胆相照,广施恩德,始终与士人同甘共苦,不吝惜对士人的赏赐,那么夏桀的狗也可以让它对唐尧叫,盗跖的门客也可以让他去刺杀许由;更何况凭借君主的万乘之权,借助圣明君主的资质呢?既然这样,那么荆轲被灭七族,要离烧死自己的妻子儿女,这些又哪里值得称道呢!
我听说把明月珠、夜光璧这样的宝物,在黑暗中扔到路人面前,路人没有不手握剑柄斜着眼睛看的。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它无缘无故出现在面前啊。弯曲的树根,形状盘曲离奇,却能成为天子的器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有身边的人先对它进行了雕琢美化啊。所以没有缘由就出现在面前的东西,即使拿出随侯珠、夜光璧那样的宝物,也只会结下仇怨而不会被感恩。所以如果有人先为其美言,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能建立功勋而被人铭记不忘。现在天下那些身处贫贱的布衣之士,虽然身怀尧、舜那样的治国之术,拥有伊尹、管仲那样的辩才,怀着关龙逢、比干那样的忠心,想要为当世的君主竭尽忠诚,却向来没有人为他们引荐、美化,虽然用尽心思,想要向君主表明自己的忠信,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可君主必定会有手握剑柄斜着眼睛看他们的表现,这就使得平民百姓不能像枯木朽株那样获得建功的机会啊。
所以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驾驭世俗,就像陶工转动制陶的转轮一样独立掌控,而不被卑下混乱的言论所牵制,不被众多的言论所左右。所以秦始皇听信中庶子蒙嘉的话,从而相信了荆轲的说法,结果荆轲暗藏的匕首突然出现行刺;周文王在泾水、渭水打猎,载着吕尚一同归来,最终称王天下。所以秦国因为听信身边的人而招来杀身之祸,周朝因为任用偶然相遇的人而成就王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周文王能够超越那些拘泥的言论,摆脱世俗的看法,独自看到那光明广阔的治国大道啊。
现在的君主沉溺于阿谀奉承的言辞,被身边的姬妾近侍所牵制,使得那些不受拘束的贤士与牛马同槽,这就是鲍焦愤恨世道而不留恋富贵快乐的原因啊。
我听说穿着华丽服饰进入朝廷的人,不会用利益来玷污道义,注重砥砺名声的人,不会因为私欲而损害品行,所以有个地方叫“胜母”,曾子就不肯进入;有个城邑叫“朝歌”,墨子就掉转车头离去。现在想让天下那些志向高远的士人,慑服于君主的威权,屈从于地位权势的高贵,让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玷污自己的品行去侍奉那些阿谀奉承的人,以此来求得亲近君主身边的人,那么这些士人宁愿隐居在山洞岩穴中直到死去,又怎么肯竭尽忠诚而到朝廷来效力呢!
邹阳的信呈给梁孝王以后,梁孝王就派人把他释放了,最终邹阳成为梁孝王的贵宾。
太史公说:鲁仲连的旨意虽然不合乎大义,然而我赞赏他身为平民,却能无拘无束,不受诸侯的屈服,在当世发表言论,挫败卿相的权势。邹阳的言辞虽然不谦逊,然而他善于类比事物,有值得悲叹之处,也可以说是刚正不阿了,所以我把他们附在列传之中。鲁仲连是通达之士,才能高超,志向远大。为别人解除危难,调解纠纷,拒绝接受俸禄,放纵自己的心志。挫败了齐国将领的诡辩,使燕军士气低落。邹阳遭遇谗言,被狱吏诋毁。他慷慨激昂地进言,受到当时君主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