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鹅湖之会(第2页)

 宋朝未能完成汉唐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这一直以来都是宋朝的硬伤。

 汉人的愈来愈势弱、异族的崛起与庞大、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各种新兴事物的出现等都让宋朝社会急需一个新的纲领思想引导。

 传统的儒家,哪怕是汉儒、唐儒,以及简单的春秋儒等经学他们的思想已经不能再支持宋朝维系统治的需求了。

 宋代的党争一般也是分为两种:求和与主战,不同学派和思想间的天然派系。

 王安石变法中王安石代表的是新学,也就是荆水学派,是心学里的功利学,旧学代表里的司马光则是涑水学派,是理学里的唯心学。

 在宋朝的历史上,关学、洛学势力最为庞大,其他家的学术也大多传承自这两派。此外还有濂、闽两大学派在地方有着不俗的影响力。

 所以思想上的事情看似充满了“空大”,其实确实影响着生产力建设的最大因素。

 例如说现在的我们知道天地生在一个大宇宙中的银河系里的小恒星系太阳系的一个星球上,宇宙是每分每秒都在无穷无尽的不断膨胀的,宇宙中又有很多的星系和星球。

 而不是天圆地盖、也不是宋人提出的“混元一炁”等,这就是最简单的宇宙观。

 我们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宋儒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这些都是不同的社会实践观的差距。

 所以,不要小看这次的鹅湖之会,它的成功举办虽然并不起眼,但这场会议的内容却影响了后世的华夏思想千年。

 而辛弃疾,他作为朱熹的好友参与了这场哲学辩证会议,纵然他不是里面的主角。】

 朱元璋见到天幕演绎后世的宇宙观时,才发觉了唯物世界的伟大和浩渺。

 只见原本还在地球的一座山脉上的视角,被不断的拉大放远,逐渐山脉也在镜头的拉伸下显得渺小,直到突破了云层。

 来到了天上,一颗蔚蓝的星球出现在了天幕之中,这个场面无疑给了古人们巨大的震惊。

 我们生活的土地居然是一个球!并且球在一片黑漆漆的混沌中!

 而视角没有暂停,仍是继续的拉伸放大,相邻的,人们只在白天看到的太阳和晚上看到的月亮也出现了。

 那就是太阳吗?太阳居然有这么大,比月亮大了这么多!

 镜头继续拉伸放大,直到出了太阳系,出了银河系,最后一直到现代所猜测的宇宙形态为静止画面。

 良久之后,观看了此幕的古人们才缓缓的回过神来。

 朱元璋道:“天地之外居然如此浩渺,我大明在这个星球上显得很小,可放在天地之外,这颗星球也变得渺小了。”

 太子爷朱标笑道:“父皇,何以感慨天地之浩渺和自身之渺小?您莫不是忘了苏东坡的《赤壁赋》?”

 老朱听后自然是想起来了,他哈哈一笑,道:“宋朝人还真是这样的会讲道理。”

 “明明是皇帝和朝廷的无能,无法一直完成大一统。”

 “咱可是记得宋朝为了圆自己的面子,让这个中原正统王朝更名副其实,所以硬生生从《春秋》里追溯经义,将大一统认定成了.......”

 老朱有点卡壳,看天幕久了不知道哪个词该怎么说了,随后他好像想到了什么,“对了,用天幕的后世之词来说就是文化上的文明上的大一统!”

 不强行解释经义的话,大宋王朝的正统性到底还在不在了?

 不解释的话,那大宋岂不是真的成了番邦之国,而辽国成了中原正统?

 虽然大辽也认为自己才是正统,双方互不相让,据理力争了很多年。

 可在经义注释和法理来源以及合法性解释上,大辽始终辩不过大宋的学者。

 思及到此,朱标道:“大宋的哲学思想是进步的,也是适用于当今之世的。后世的思想明显是更先进的,但不知是否适用于我大明呢?”

 不常打断爷俩说话的马皇后倒是这次开了个口,“标儿,后世之道理也只是浅给我们提及了一下,我们又怎么知道全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