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西子湖畔的芳草(第2页)
可是,即使是如此相似的两个人,虽然在诗词创作上互相欣赏,偶尔还互相唱和,但是在政治上却出现了极大的分歧,这并不代表着苏轼会支持王安石的全盘变革。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温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在杭州任副市长的四年时间里,苏轼寄情山水,畅游寓乐。
在这里,他结识了歌姬王朝云,并为其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句。
诗名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寄寓了苏轼初遇王朝云时为之心动的感受。
朝云时年十二岁,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由于十分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份,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
朝云与苏轼的关系很奇特,她与苏轼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别是陪伴苏轼度过了贬谪黄州和贬谪惠州两段艰难的岁月,但一直没有苏轼夫人或妻子的名号,只是到了黄州后才由侍女改为妾室。
哦,对了,这里苏轼的妻子是他的续弦妻子王闰之。
而朝云我们之所以在这里也着重提了下,主要是这个女人在苏东坡的后半生里的作用不可谓不重,她是苏东坡知心知意的红颜知己。
而且苏东坡似乎与王姓颇为有缘,原配夫人王弗,红袖添香,是他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他感情极深处的悲思。
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续娶了王闰之,是第一任妻子王弗的二堂妹,她性情温顺,对王弗的儿子苏迈视如己出,是一位贤妻良母,也深得他敬重。
王朝云的地位虽不能与王闰之相比,但她在精神和艺术感受上,又比王闰之更能进入苏轼的精神世界。
她不是靠练达持家的处世经验,而是以其艺术气质,对佛教的兴趣,对细腻感情的把玩品味,与富有浪漫气质的苏轼相贴近的。
王朝云与苏东坡相知之深,可谓一举手、一投足,都可知道对方的用意,东坡所写的诗词,哪怕是轻描淡写地涉及往事,也会引起朝云的感伤。
最典型的莫过于东坡所写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据说苏轼被贬惠州时,王朝云常常唱这首《蝶恋花》词,为他聊解愁闷。
每当朝云唱到“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就掩抑惆怅,不胜伤悲,哭而止声。
东坡问何因,朝云答:“妾所不能竟者,‘天涯何处无芳草句’也”。
东坡大笑:“我正悲秋,而你又开始伤春了!”
朝云去世后,东坡“终生不复听此词”。
后来在政敌的迫害下,苏轼一次比一次被贬得远,一次比一次遭受的打击大。
朝云唱到那两句时,她想起苏轼宦海的浮沉、命运的无奈,对东坡忠而被贬、沦落天涯的境遇是同感在心,于是泪如雨下,不能自已。而苏轼亦是知朝云的这份知心,才故意笑而劝慰。
据毛晋所辑的《东坡笔记》记载: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
一婢遽曰:‘都是文章’。东坡不以为然。
又一人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
至朝云曰:‘学士一肚皮不合入时宜。’坡捧腹大笑。
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王朝云更加爱怜。”
说苏轼满腹文章,或满腹聪明才智,当然也对,但苏轼在新旧两党当权时都受打击,确实因为他一肚子都是些不合时宜的思想。
难怪苏轼捧腹大笑,把朝云引为知己。
朝云深知,经历生死沉静的人生变故之后,苏轼对于高官荣宠已视之淡然。
在他仕途上春风得意的背后,隐藏着他对人生祸福相倚的忧惧,对物质富有的厌弃和精神生活之空虚的种种感触。